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各地的高考填报志愿工作随之展开,而以高考志愿填报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也进入多发期,需要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近日,由柯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某利用高考志愿填报实施诈骗一案,经柯城区人民法院审理做出依法判决,被告人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
经查,李某于2021年成立某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初衷主要收费为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及生涯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帮助。然而该公司开业后的经营效益一直不佳,加之个人在炒期货方面出现大额亏损,李某欠下了近300万元的外债。
为了赚快钱还债,李某动起了“歪脑筋”,准备以高考志愿填报为由,编造低分也能上名校的谎言,对考生家长实施诈骗。
2022年4月,随着当年的高考临近,某学校一高三学生的家长王女士因担心她儿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心仪的大学,于是经人介绍认识了李某。李某对王女士谎称,其有亲戚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领导,可以通过“托关系”“预留名额”等方式,帮没达到分数线的高考考生进入相应的大学。李某同时谎称,自己已经拿到浙江某知名大学的保进名额,王女士可以花30万元买名额,到时候她儿子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本科线,就能入读该大学,并且承诺不成功可以全额退款。
听了李某的话,王女士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李某于是又谎称,该大学的保进名额十分抢手,如果她不快点买,名额很可能会被别人买走。王女士被说动,随后与李某签订了购买保进名额的协议,并支付了30万元。
但当年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后,王女士发现她儿子的高考分数没有过本科线,心急如焚的她赶紧询问李某该怎么办。李某表示自己手上还有另一所知名大学的预留名额,以王女士儿子的分数,需要花100万才能入读该大学。为了儿子能上一所好的大学,王女士又向李某支付了50万,并约定剩余钱款等事成之后再支付。
然而此后直到2022年7月底,本科志愿填报都已结束,王女士依然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王女士感觉自己可能被骗,遂要求李某全额退款,但李某只退还了30万便无力偿还。于是王女士选择了报警,李某很快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柯城区检察院经审理发现,李某以相同的诈骗手段,向王女士等9名考生家长虚构其具备办理低分高录取、转学等能力和途径,骗取考试家长的信任并收取高额费用,诈骗金额累计达407万余元。这些钱款,除了被李某用于个人还款,剩余的全部被其投入炒期货并亏损一空。
2023年2月,柯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李某提起公诉。柯城法院经审理后,于近日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
在高考志愿填报类诈骗中,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考生家长信息掌握不全和存在的侥幸心理,自诩拥有个别高校考生招录运作能力,谎称可以帮助没有达到分数线的考生获取内部招录名额,实现“低分高报”,或谎称有内部渠道调剂专业,进而通过收取高额费用实施诈骗。考生及考生家长应警惕此类诈骗手段,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在成绩、能力范围限度内寻找适合的高校,切勿心存侥幸,轻信谎言,以防自己上当受骗。